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应邀做客求真讲坛
发布时间 :2025-11-24  阅读次数 :21

11月21日上午,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应邀做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第63期求真讲坛,做题为《复苏延迟体:一种基于活细胞蛋白质研究发现的、调控细菌休眠复苏的可逆亚细胞结构》的主题报告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科相关院系的教师、博士后、研究生50余人参会。讲坛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冯雁主持。

在主题报告环节,昌增益教授以清晰的逻辑脉络,带大家走进了细菌持留性(Persistence)的神秘世界——这种独特的非遗传性耐药现象,正是抗生素治疗失败、慢性感染反复发作的“隐形元凶”,但其生物化学机制长期以来始终是未解之谜。而昌教授团队的研究,源于一次意外发现:在研究细胞分裂关键蛋白FtsZ时,他们观察到当细菌进入生长停滞的休眠期,原本位于细胞中部的FtsZ会主动移位至细胞极端,还凝聚形成了一种从未被报道过的蛋白质复合物,团队抓住这一关键线索,成功分离纯化出该结构,并将其命名为“复苏延迟体”(Regrowth-Delay Body, RDB)。团队通过活细胞动态观测,清晰捕捉到FtsZ自组装行为时空调控变化,揭示微生物RDB亚细胞结构的存在。这项突破性成果意义深远——它不仅为从分子层面破解细菌持留性的形成与调控机制,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,更给未来靶向持留菌、研发新型抗感染疗法,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方向。

在交流讨论环节,与会师生聚焦“复苏延迟体由相变产生及特殊相变形成的全新调控机制”、“复合物构建策略、稳定多聚体制备方法,以及非天然氨基酸引入过程中聚合行为对蛋白功能的影响”、“活细胞成像技术在蛋白解析中的创新应用”、“细胞调控的触发信号识别与休眠状态维持机制”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昌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讲座结束后,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雷向演讲嘉宾颁发了第63期求真讲坛演讲牌。

 

嘉宾介绍:

昌增益,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2007至2012年期间担任该院副院长。自2005年起,出任北京大学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至今。昌增益教授现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,Protein Science期刊资深编委(Senior Editor),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》主编,并担任教育部“101计划”《生物化学》教材主编。他曾历任多项重要学术职务,包括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(IUBMB)执委及出版和命名委员会主席、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(FAOBMB)主席、亚太地区蛋白质学会主席、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及监事长等。

主要从事蛋白质(尤其是膜蛋白)的生成、质量控制与功能调控研究,聚焦于活细胞中蛋白质的动态结构与功能。他带领团队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系列成果,主要包括:休眠细菌复苏延迟体的鉴定、细菌外膜蛋白转运超级复合体的解析、细菌ATP合酶双态转换机制的阐明,以及细胞分裂关键蛋白FtsZ内在解组装元件的发现。作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始探索项目负责人,已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、PNAS、Nature Communications、Cell Discovery、eLife、Trends in Microbiology、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20余篇。202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,2024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。